为什么要使用 Promise

“回调地狱”这个词,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,就是异步调用获取到结果后,为下一个异步函数提供参数,所以就会一层一层的出现回调里面嵌入回调,导致层次很深,代码维护起来特别的复杂,看一下下面的小案例大家就知道什么意思了。
下面的举例就以 uniapp 里面的网络请求 uni.request()为例了,如果你做的是微信小程序 wx.request()也是一样的,还有 jQuery 的 ajax(),这些都是异步请求,通过 success 回调函数获取数据的,那有童鞋会问为什么不适用 vue 的 axios 那,因为 axios 网络请求已经封装了 promise 了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getData(){
//获取分类列表id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navlist.php",
success:res=>{
let id=res.data[0].id
// 根据分类id获取该分类下的所有文章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newslist.php",
data:{
cid:id
},
success:res2=>{
//获取到一篇文章的id,根据文章id找到该文章下的评论
let id=res2.data[0].id;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comment.php",
data:{
aid:id
},
success:res3=>{
//找到该文章下所有的评论
console.log(res3)
}
})
}
})
}
})
}

大家看到上的代码了没有,数一数有几层嵌套,出现了几个 success 回调,这个案例的嵌套还算是少的那,还有比这更夸张的,这就是所谓的回调地狱,层层嵌套,要是维护起这样的代码来,直接会把新手劝退的,自己写过的代码要是不加注释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干嘛的。
在没有 ES6 的 promise 时候原来是怎么优化的那,把每一个 request 请求封装出一个函数将结果进行返回,这就是原来常用的回调函数方案,将上述代码可以改造成如下代码:
调用部分 ↓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//在onload初始化后调用相应的函数
onLoad() {
//调用导航函数,并拿到函数的返回值
this.getNav(res=>{
let id=res.data[0].id;
//拿到分类id作为参数
this.getArticle(id,res2=>{
//拿到文章id作为参数
let id=res2.data[0].id;
this.getComment(id,res3=>{
//最终获取到第一个分类下,第一篇文章下,所有评论
console.log(res3)
})
})
});
}

封装的函数部分 ↓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methods: {
//先获取导航分类接口,将结果进行返回,到调用函数的地方获取
getNav(callback){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navlist.php",
success:res=>{
callback(res)
}
})
},
//获取文章数据,将文章列表进行返回
getArticle(id,callback){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newslist.php",
data:{
cid:id
},
success:res=>{
callback(res)
}
})
},
//获取文章下的所有评论
getComment(id,callback){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comment.php",
data:{
aid:id
},
success:res=>{
callback(res)
}
})
}
}

看上面大家可能都看懵了,仔细看来,并没有解决回调地狱的问题,还是回调里面嵌套回调,只是把函数独立出来了,看着清晰条理了一些而已,但是维护难度还是有的,说以随着 ES6 的普及,这种方案逐渐边缘化,取而代之的就是 promise 方案了。

什么是 promise

promise 是解决异步的方法,本质上是一个构造函数,可以用它实例化一个对象。对象身上有 resolve、reject、all,原型上有 then、catch 方法。promise 对象有三种状态:pending(初识状态/进行中)、resolved 或 fulfilled(成功)、rejected(失败)

  1. pending。它的意思是 “待定的,将发生的”,相当于是一个初始状态。创建 Promise 对象时,且没有调用 resolve 或者是 reject 方法,相当于是初始状态。这个初始状态会随着你调用 resolve,或者是 reject 函数而切换到另一种状态。
  2. resolved。表示解决了,就是说这个承诺实现了。 要实现从 pending 到 resolved 的转变,需要在 创建 Promise 对象时,在函数体中调用了 resolve 方法
  3. rejected。拒绝,失败。表示这个承诺没有做到,失败了。要实现从 pending 到 rejected 的转换,只需要在创建 Promise 对象时,调用 reject 函数。

将回调函数修改为 promise 方案

.then 的链式调用函数

1
2
3
4
5
6
7
8
9
10
//promise链式调用
this.getNav().then(res=>{
let id=res.data[0].id;
return this.getArticle(id);
}).then(res=>{
let id=res.data[0].id;
return this.getComment(id)
}).then(res=>{
console.log(res)
})

函数返回 promise 对象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methods: {
//先获取导航分类接口,将结果进行返回,到调用函数的地方获取
getNav(callback){
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reject)=>{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navlist.php",
success:res=>{
resolve(res)
},
fail:err=>{
reject(err)
}
})
})
},
//获取文章数据,将文章列表进行返回
getArticle(id){
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reject)=>{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newslist.php",
data:{
cid:id
},
success:res=>{
resolve(res)
},
fail:err=>{
reject(err)
}
})
})
},
//获取文章下的所有评论
getComment(id){
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reject)=>{
uni.request({
url:"https://ku.qingnian8.com/dataApi/news/comment.php",
data:{
aid:id
},
success:res=>{
resolve(res)
},
fail:err=>{
reject(err)
}
})
})
}
}

经过一番改造,代码的可读性是不是更好了那,虽然多了几行代码,但是在调用的时候实在是太优雅了,清晰明了。

如果你觉得,这种调用方式还是有嵌套不够清晰,还有大杀器,就是目前最为流行的 await/async 了,这是 ES7 新引入的概念。

await / async ES7 的新规范,异步处理同步化

这两个命令是成对出现的,如果使用 await 没有在函数中使用 async 命令,那就会报错,如果直接使用 async 没有使用 await 不会报错,只是返回的函数是个 promise,可以,但是没有意义,所以这两个一起使用才会发挥出它们本身重要的作用。

这两个命令怎么用那,还是通过上面的案例,来该着一下 then 的链式调用代码。

1
2
3
4
5
6
7
8
9
async onLoad() {
let id,res;
res=await this.getNav();
id=res.data[0].id;
res=await this.getArticle(id);
id=res.data[0].id;
res=await this.getComment(id);
console.log(res)
}

以上代码就是最终的改造版了,可以看到 onload 是函数,这个函数必须有 async 命令,在调用函数的部分,前面都加了一个 await,这个命令的意思就是等这一行的异步方法执行成功后,将返回的值赋值给 res 变量,然后才能再走下一行代码,这就是将原来的异步编程改为了同步编程,这就是标题提到的“异步处理,同步化”,